一、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模型的选择
考虑到老年人口体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速下降这一客观事实和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老年人门的收入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可能影响,同时,在参考其他国家与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老年人口对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的需求模型,简称为年龄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所需床位数=60—69岁人数×0.8‘X1?70—79岁人数×2%十80岁及以上人数x 8%
二、老年人口分性别、年龄数量的预测
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十二五”期间,全国女性老年人口比例大于男性老年人口。
三、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预测
第四节 我国养老机构供需对比分析
一、短期内供求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养老床位缺口较大,同时养老护理员数量严重短缺。我国养老机构存在供求矛盾。在城区,存在求大于供的矛盾。短期内我国养老机构供求矛盾突出。
二、长期内供求基本平衡
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但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目前中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即只有1.16%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2010年,我国老年市场需求近1万亿元,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 500亿。尤其在养老住宅的供应方面,全国才刚刚起步,其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未来几年内,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较快,在长期内养老机构供求逐渐走向平衡。
第五节 养老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在经济不带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情,根据这些需求,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养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当务之急。
(一)养老产业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
目前,社会参与养老产业已是绕不开的门槛,主要包括:
1、 服务主体社会化。即服务机构、服务设施的社会化;
2、 服务客体社会化。也就是服务对象既突出重点又要面向社会全体老年人,增大服务的受益面。
3、 资源筹措社会化。改革资源来源的单一去到,多渠道筹措资源,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解决养老助理服务资源问题。
4、 服务队伍社会化。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以专职人员为主题,兼职人员为辅助,青年自愿者为基础,形成庞大的而服务队伍;充分动员公众和年轻型的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和代际间的互助意识。
(二)养老产业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不能等同于慈善事业,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政府的扶持下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发展,走产业化道路,,逐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养老产业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养老产业是一项长期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要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研究和发展,实行劳动准入制度,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以上专业化措施,为养老产业的发展通过最基本的人才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场政府、社会、全民支持,三位一体的新养老运动、新社会运动,这就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客服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顺应社会需求,探索出多种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和深层次需求的养老模式,创造出多个“以人为本、终身关怀”的亲情养老模式,多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第六节 市场竞争分析
(一)行业竞争特点
目前整个养老家政服务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能力、素质、健康、年龄五个方面的竞争。
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分为二种形态:一是员工制形态下的不同公司间的竞争;二是中介制形态下的个人服务质量竞争;通常情况下,前者的服务价格要高于后者约25%至35%,但前者的服务质量是有所保证的。
能力竞争
所谓能力竞争,是指家政服务员向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程度,不论是员工制还是中介制,客户最终认定的是家政服务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素质竞争
素质竞争的焦点反映在家政服务员的性格特征上,一方面需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又需要承担起家庭的编外成员职责。
健康竞争
健康竞争是家政服务员提供家政服务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客户首先关心的就是家政服务员的健康状况,包括个人的不良嗜好等。
年龄竞争
由于不同的客户对养老家政服务员的工作事项定义不同,导致客户需求的标准存在差异,有些客户希望家政服务员稳重、成熟,有些希望年轻、朝气。据不完全统计,35至45周岁的养老家政服务员是客户希望的黄金年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