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活力的来源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容纳大量就业人员的主渠道。截止2001年底,全国302.6万个法人(不含2112万个乡镇企业、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1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99.4%,创造的终值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50%以上,上交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3%,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笔者在美国访问学习期间,深刻体会到美国国民精神中对创业者白手起家、从RAGS RICHES,靠自己的双手创业致富的由衷敬佩。所谓AMERICAN DREAM就是创业成功的代名词。为什么在美国会崇尚创业?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扶持。本文将应用金融经济学的企业资源结构理论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合作需求问题,并依据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提出构架多层次资源市场的政策建议,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作工具。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由供给和需求构成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形成价格。依据古典经济学理论,价格机制可以调节供给和需求。同时,有效的供给和需求也会影响价格。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与需求成正比。依据这一理论,中小企业的合作需求只要是合理有效的,就会有相应的合作工具产生并满足其需要。似乎中小企业的发展应由其自主沉浮。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在自由经济的旗舰——美国,政府也还有多项政策致力于发展和推动中小企业。
随着经济理论实践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金融工具的创新和信用创造的加剧,经济学理论也跨越了自由市场理论的局限。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旗帜鲜明地强调政府调控职能,认为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周期和带来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针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滞胀现象,被迫主动干预市场,以凯恩斯货币理论为依据,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有效需求的宏观调控措施,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查看全文,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