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巧克力市场现状
巧克力,自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以其甜蜜和苦涩的两极美味,广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巧克力生产工艺的提高,巧克力的魅力愈加迷人,在世界糖果总产量中,巧克力产品占有46.2%的比重,而其产值则占到54.6%。FMCG(快速消费品)研究中心对中国甜食市场2011年的统计显示,我国的糖果巧克力产销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成为食品工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我国糖果巧克力总产量突破136.6万吨,销售额达350.75亿元。数据显示,我国糖果消费量增长迅速,巧克力占据甜食市场“半壁江山”,占到了整个甜食市场41%的份额,其次分别是糖果:30%,胶母糖:20%,功能糖果:9%。
中国巧克力年总产量已连续几年超过100万吨,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在巧克力市场上,已形成诸如箭牌、德芙、华纳、吉百利、阿尔卑斯、徐福记、金帝、金丝猴、雅客、大白兔、喔喔、马大姐、韩世、金冠、黎祥等一批强势品牌,各品牌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都占有一定优势。中国巧克力市场呈现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和众多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的格局。各品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发新产品引导消费,抢占市场精耕细作,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
中国巧克力市场正以10%~15%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市场消费潜力高达200亿元。中国人均年消费巧克力只要达到1千克,就是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增幅最快的市场赢得了世界主要巧克力品牌的青睐。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重量级巧克力企业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在各级超市中可见的进口或合资巧克力品牌已多达70多个,进口巧克力品牌的不断加入加速了中国巧克力市场向国际化竞争演变的进程。
巧克力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巧克力正以10-15%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市场消费潜力高达200亿元。中国人均年消费巧克力只要达到1千克,就是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市场。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一个潜力巨大而未开发的巧克力市场,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会有令人兴奋的成长机会。目前巧克力全球产业收入已达到600多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集中在欧美地区,而我国拥有14亿人口,巧克力正以10%-15%速度迅猛发展,市场消费潜力达到200亿元,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巧克力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的10年内,国内巧克力市场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高速增长。
巧克力在中国正由奢侈品向日常消费品转化。沿海地区有5亿多潜在巧克力消费人群,中国巧克力市场将迅速发展,这对国内巧克力厂商来说是极好的契机。但面对洋品牌已经占优的局面,国内巧克力厂商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进行原料精选和设备升级,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并注意市场创新,广建营销网络,加强品牌经营,才能够与国际巧克力企业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和交融,突破巧克力行业的寡头垄断状况。
趣味巧克力市场经验分析
1960年,全球著名的巧克力品牌M&M’s在传统棕色的基础上,为巧克力豆穿上色彩缤纷的“外衣”,推出红、黄、绿三色的彩色巧克力,以吸引巧克力的最大消费群体儿童,结果M&M’s的第一批彩色巧克力大受欢迎。备受鼓舞的M&M’s再接再励创造巧克力市场的色彩神话,1976年橙色豆加入、1987年红色豆回归、1995年蓝色豆加入、2002年紫色豆加盟,而M&M’s每新增一种色彩,其销量就会跟着往上攀升。
在传统巧克力市场日趋成熟,竞争品牌林立的现代市场,要使自身品牌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品牌的视觉特征,更富有诱惑消费者的魅力,刺激和指导消费者,以及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记忆,这都离不开色彩和外观的设计与运用。由于色彩和外观在品牌竞争中独到的传达作用、识别作用与象征作用,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色彩和外观不但具有塑造品牌个性、提升品牌形象的功能,而且有着不可低估的市场拉动作用。
因此,本项目避开竞争惨烈的传统巧克力市场,另辟蹊径,积极发展目前处于大规模发展前夕的趣味巧克力市场,以明亮的色彩、时尚的外观、饱满的情意来吸引消费者,满足消费者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以巧克力传情达意,延伸巧克力文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趣味巧克力发展状况
糖果工业的发展除了依赖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新的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外,各种新设备的推出、包装的创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糖果流行趋势是高质量产品和天然食品需求量大、透明包装成为新趋势。未来,高质量糖果巧克力将持续发展,而消费者对于“时尚”“品质”“身份”和“健康”的追求强烈,使高质量产品的开发和回归天然的食品成为必然趋势。由美国**公司研制出的“智慧型巧克力”,是用**牛奶巧克力做成,含多种药用成份,如金丝桃、人参、银杏和绿茶等,每一种产品都含有每日建议的有效药用植物量。
伴随着,传统巧克力市场的进一步饱和和垄断,趣味性、时尚型巧克力市场越来越受到巧克力厂商的重视,色彩鲜明、外观时尚、传情达意的趣味巧克力已被行业专家预测为巧克力行业的发展方向。